忘记民主吧

埃塞俄比亚大选

忘记民主吧


在马上进行的选举中公平投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Mar 25th 2010 | NAIROBI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在非洲其人口位居第二,同时也是非洲联盟的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埃塞俄比亚最慷慨的援助国。美国表示,每年给予埃塞俄比亚的援助为10亿美元。

最近,埃塞俄比亚试图干扰著名的美国之音用该国主要语言阿姆哈拉语所播送的节目。此举遭到奥巴马政府鲜有的抗议。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公然表示,只要这些节目煽动他所谓的仇恨,他将继续对其信号进行干扰。泽纳维还把阿姆哈拉语节目与千山广播电台散播的仇恨言论相提并论,后者曾使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愈演愈烈。虽然美国认为他出言不逊,但似乎并不愿让泽纳维为此付出代价。 继续阅读“忘记民主吧”

狡猾的迪克和美元

经济焦点

狡猾的迪克和美元


在经济外交上,尼克松真的有可以教奥巴马的吗?

Mar 25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尼克松冲击”不是在说美国故总统尼克松在1974年为水门事件而下台,也不是在说他在越战期间对柬埔寨大肆轰炸,更不是在说他大胆的造访了共产中国。这词是在说他在1971年8月15日毫无预警的对世界宣布了一套经济政策。这位总统为了遏止通胀,将薪资成长和物价冻结了九十天,终结了美元和黄金可以用一定比例互换的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也对进口货物扣上了10%的”附加税”。 继续阅读“狡猾的迪克和美元”

迪拜债务危机:寻找开伞索

迪拜债务危机

寻找开伞索


迪拜公开其债务重组方案

Mar 25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今年早些时候,纳赛尔•内雅迪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从新近开张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上纵身跃下。他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下降了672米(2205英尺),其间,自由坠落的时间达到了10秒钟。

迪拜是阿联酋的七个成员国之一,它也从2008年达到的令人陶醉的顶点开始了坠落,其下降的高度和速度毫不逊于纳赛尔的纪录。它始终把实现软着陆的希望寄托于其富有的邻国阿布扎比。阿联酋90%以上的石油储量%都在阿布扎比境内。但在去年年底那可怕的几个星期内,迪拜的降落伞却怎么也打不开,也可能是这个酋长国手忙脚乱的就是找不到开伞索。

去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威胁要拖欠棕榈岛集团(Nakheel)发行的40.5亿美元的伊斯兰债券(sukuk)的偿还,这家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属于迪拜世界,而后者又是为迪拜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的三家国有企业集团之一。这一消息将这个酋长国和全球信贷市场一起抛入空中,进入了令人晕头转向的自由坠落状态。地面越来越近,而阿布扎比也及时注入了更多的资金,这笔伊斯兰债券最终按时偿付了。但是,迪拜世界的其它债务仍有待于进行重组。目前还不清楚谁将能拿到钱,付款的时间或配额也都不清楚。

3月25日,迪拜政府对其中的部分问题给出了答案。政府的这份公告并没有提及有新的资金从它的邻国(阿布扎比)或其它地方注入。但公告比以往更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将现有的救市资金在各公司、债权人、(购房的)客户和供应商间进行分割。

这一过程将由迪拜金融支持基金监督进行,该基金负责掌管钱袋子,但毫无疑问要听从阿布扎比政府的建议。该基金在迪拜政府和政府资助的商业企业间画出了至关重要的界限。这个基金被人们称为“现金价值审计委员会”。

棕榈岛集团将能得到80亿美元,并将其早些时候到期的12亿美元贷款转变为股权。而且迪拜世界控股的公司所欠的另外89亿美元的债务也将被转变为股权,还能够得到15亿美元新注入的资金。新注入的资金中,57亿美元来自阿布扎比提供的贷款。其余的资金将由迪拜政府自己筹措。

各个公司会怎样花这笔钱呐?迪拜世界表示,欠支持基金或棕榈岛集团的未偿还债务不计在内,到2009年底其外部债权人未清偿的债务高达142亿美元。它说,它将用5年或8年内后到期的新借的贷款来偿还其现已到期债务的本金。至于利息,只字未提。

棕榈岛集团本身还欠有约93亿美元的未偿债务,包括贷款,债券及供应商的应付款项。公开交易的债务证券,如今年和明年到期的伊斯兰债券将如期兑现。对于其他债主而言,情况有点复杂。棕榈岛集团欠银行的债务,包括双边和银团贷款,将足额但不按时地偿还。该公司的个人承包商和供应商在这场危机中受累最深,但一直沉默无语,他们很快就能拿到50万迪拉姆(13.6万美元)的拖欠款。该公司说,这将使棕榈岛集团拖欠款项的承办商数量减少了一半。被拖欠款项的另一半承包商将以现金和可交易的借据组合的方式结清欠款。

这项分配方案中还提到棕榈岛集团的客户。购房者中许多人是采用预付款方式,其中部分要购买的的房产位于迪拜海岸附近的人工岛上,而这些房屋能否完工,目前还不清楚。该公司将要么在今后返还客户的预付款(不付利息),要么向他们提供另一套接近完工的房产作为替代,客户可以在这两者中选择一种方案。

迪拜现在试图向其债权人推销这份协议。而债权人们也很有可能接受这份合同。事实上,他们中有许多人自己就是帮助进行谈判的协调委员会的成员。此次债务重组方案大致与银行家们在去年10月的期望相符。当初要是达成了协议的话,就不会有去年年底的手忙脚乱,慌里慌张并一头栽落下来的景象出现。这个姿势实在谈不上优雅的下落过程现在大概可以终止了。但要重归顶点,恐拍还要走过相当漫长的道路。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dqzxf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354&extra=page%3D1

最好的飞机输了

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防采购

最好的飞机输了

Mar 11th 2010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政治决定美国新空中加油机供应竞争

 
燃料很多,但没客户

他们最终屈服于必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及其合作伙伴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本周决定不再与波音公司竞争向美国空军(USAF)提供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这次竞标价值350亿美元。这个决定实属预料之中,但对于这两家防务公司而言,仍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的武装部队而言,这一天同样不是好日子。 继续阅读“最好的飞机输了”

喧哗和骚动

希腊危机

喧哗和骚动


今天沮丧,明天可能会愤怒

Mar 25th 2010 | ATHENS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201013euc213.gif

乔治•帕潘德里欧领导的社会党政府竭力削减公共支出,甚至连希腊外交官的工资和奖金也将被不能幸免。就在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开始前,希腊外交官停止工作,并在该国有新古典主义色彩的外交部建筑前抗议,时长达4个小时。“总的加起来,我们的收入要被扣30%。这真的是令人无法接受,”衣着讲究的外交发言人说道继续阅读“喧哗和骚动”

新视角

金融危机解答

新视角

Mar 18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终有一天,一部伟大的小说将会问世,来描述这次信用危机,安东尼•特罗洛普19世纪经典著作《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一书中的台词也会忝列其间。若想理解这中意义,须得借助英国小说家约翰•兰切斯特的事实分析。

读过兰切斯特的这本短小作品,我们对一般对冲基金经理和央行行长的了解并不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凡读者曾经克服障碍,滑过记述本次危机的专著雪崩,就会知道他的作品多处源头所在。但若您刚刚入门,兰切斯特对细节的把握就着实会让您钦佩,他能用朴实诙谐的笔调表述细节,更是让您眼羡。

他写道,“人们催借贷人低利率贷款,就好像填鹅生产鹅肝酱。”书中,他还对自己为购买计算机欠下的债务进行了讨论。“看这多后现代!”他若有所思,“我的信用评级,就是这笔记本拖后腿,我还得靠它查询。”

危机之荒谬,让兰切斯特有各种不靠谱可以讲述:冰岛石匠刚同出借商谈论过后不出15分钟,就借款价值600,000英镑(120万美元),大部分还是以外汇形式。再如美国取消回赎权诈骗,声称帮助负债业主,但不过是从借款人那里诈骗更多佣金,最终造成他们背井离“家”。

兰切斯特的著作一举成功,说明其他关于此次危机的作品可能篇幅过长,抑或太过沉迷某位银行家个性。《借据》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些巧妙概述,介绍这次危机起源,和让世界各地读者不解的复杂金融工具。超市书架上的平装书中,这部作品销量也或许有光明前景——看它的副标题,“有关这次信贷危机,您想知道而又不敢询问的一切。”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rhineyuan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204

中国的同性恋问题

中国的同性恋问题

附带损害

Mar 18th 2010 | BEIJING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既非同志,亦非伴侣

 
爱情常常意味着道歉。

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家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想要有男丁承继香火的愿望已经导致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一个一直被隐藏的问题在近些年逐渐浮出水面。在中国,有几百万女性的丈夫是同性恋,她们不得不忍受无爱且糟糕的婚姻生活。由于网络的普及,这些女性求援的呼声开始出现在主流文化中,人们将这些女性称为“同妻”,由“同志”(中国人对同性恋的俗称)和“妻子”两个词合并而成。 继续阅读“中国的同性恋问题”

如何活的更长久

美国人的健康和寿命期望值

如何活的更长久


采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南部农村的黑人将最受益。

Mar 23rd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online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研究者们发布的一项新调查披露,美国不同人群间折寿程度的存在巨大差异。发布在公共科学图书馆药学杂志的这篇调研着眼于四个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超重。接着这个调研研究这些危险因素是如何减少美国八大人群的生命期望值的。其中,受到危害最大的是居住在南部农村的黑人。他们的寿命期望值是受这些危险因素的损害最大的,其中男性寿命期望值折减6.7年,女性折减5.7年(或者,换种方式表达,如果这些人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话,他们的寿命就不会被折减)。亚裔美国人寿命折减最少,分别是男性4.1年,女性3.6年。 继续阅读“如何活的更长久”

窒息氛围中的艰难呼吸

身陷困境的伊朗电影人

窒息氛围中的艰难呼吸


伊朗某些最著名的电影人正在被迫流亡国外


Mar 18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伊朗的电影人靠着仅有的一丝艺术气息艰难生存,却总能在此过程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电影作品。这个国家文化监管部门的权威并不喜欢导演贾法•帕纳西那些违反禁忌的作品,但还是勉强允许其上映了。例如电影《生命的圆圈》讲述的是女性的悲惨遭遇,《越位》说的是一群女孩为看足球赛而女扮男装混入只许男性进入的球场,这些影片至少表明了伊朗的审查制度是无法扼杀创造力的。不过现在政府的妥协到此为止了。本月早些时候,帕纳西先生被逮捕,一同被捕的还有其他几个人,当时他们正在拍摄一部被当局支持者的网站称为“反政府”的电影。  继续阅读“窒息氛围中的艰难呼吸”

卡尔加里的魅力

加拿大的城市

卡尔加里的魅力

与多伦多的阴霾

Mar 18th 2010 | CALGARY AND TORONTO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一个新的加拿大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建立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但这个机构设置在哪里尚未确定,需要等待的也就是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刻了。多伦多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一大省安大略省的首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加拿大最大的银行位于这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也位于这里。每天都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律师、会计师和银行家们涌入国王街和湖滨大道周围的高楼大厦中。然而,加拿大政府在将这个新的机构置于哪个城市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将这个机构分散置于数座城市,其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想要分得一些权力的省级监管机构。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引起了安大略省政界人士的不满。但是,加拿大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中心正在缓慢西移,特别是移向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达的艾伯塔省的商业中心卡尔加里市,这一点已经得到默认。

多伦多仍然能够位居加拿大城市排行榜的榜首。大多伦多有560万人口,几乎是卡尔加里市人口的5倍。位于多伦多的企业总部比加拿大其它任何城市的都多。加拿大最大的20家公司的总部,有10个设在多伦多地区。但现在有6个已经在卡尔加里了。所有这6家公司都是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在落基山脉背景的映衬下,这些公司总部的大楼构成了这座城市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

卡尔加里的发展势头强劲。环绕着这座城市的新建驻宅区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这显示出艾伯塔省正在吸引加拿大其它地区人口和资金的涌入。根据经合组织下属的一家研究机构的报告,1999至2007年间,位于多伦多的各公司总部雇员增加了14.1%,而在卡尔加里,这一数字飙升为64.6%。阿尔伯塔省的经济迅速摆脱了衰退。该省的领导人消除了环保组织对焦油砂的敌意,这里的石油矿藏主要以焦油沙的形式存在。他们说,如果美国人不想要这里生产的石油,艾伯塔省将修建一条通向西海岸的石油管线,将石油销售给中国。

卡尔加里市市长大伟•布朗康涅对该市很快就能取代多伦多的说法一笑了之。但他承认,他曾对加拿大五大银行中的一个进行过招商引资工作,试图吸引对方到卡尔加里来设立总部。他目前正在进行的招商引资工作,是为了吸引来自中国、韩国和中东地区的银行在卡尔加里设立分支机构。在卡尔加里,写字楼的租金自2008年以来已经大幅下降,但较加拿大其它许多城市还是高。但营业税较低和没有省一级的销售税,使这里的企业整体经营成本低于安大略省。卡尔加里市的目标是要成为能源公司的全球中心。布朗康涅先生说,它的竞争对手是休斯顿、达拉斯和迪拜,而不是多伦多。

这股四处张罗的热心劲与回到东部后感受到的悲观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银行的实力强大,多伦多和安大略省(加拿大汽车制造业的基地)在经济衰退的浪潮中运气不佳。多伦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多伦多星报》在本月初的一篇社论中哀叹该市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不断恶化的交通拥堵,运输系统的效率低下和税收的增加。这篇社论的结论是:“有一种使人不安但却完全合理的感觉,多伦多已经迷失了方向”。

整个安大略省都有一种让人不安的感觉。莫厄特中心是一家智库,最近为该中心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半数的答卷者感觉安大略省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约有同样数量的被调查人认为,该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大约在三十年前,由于魁北克分离主义的威胁,大量的企业纷纷逃离蒙特利尔而涌入多伦多,使之大为受益。这种威胁已经消退,但联邦政府的政治家们对这个法语省份的各种要求还总是那么敏感。而阿尔伯塔省的政治家们由于该省经济实力的增长而表现得越来越倔强了。

而安大略哪?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商业历史学家乔•马丁的话说,多伦多人长期以来习惯于“认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可以闭上眼睛睡大觉。但一觉醒来,他们发现在加拿大的这片苍穹下,他们的星球(多伦多)虽然仍是最大的一颗行星,但正在进入蚀亏状态,黯然失色。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dqzxf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009&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