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
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需求疲软只是原因之一
Aug 26th 2010
美国人习惯于认为他们的就业市场富有弹性:萧条之后就业形势就会强劲反弹。劳动者一如既往地流向就业机会充裕的行业和城市。但在过去十年,劳务市场像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运动员,每次受伤都会更痛,痊愈也要花更长的时间。现在经济回暖已经不止一年,失业率仍在10%的高位。人们忧心,这像是20世纪80年代欧洲大陆遭遇的硬化症。
恢复如此缓慢,部分是因为其经济遭受的是内部重创,而非皮肉擦伤。上次萧条期间GDP跌幅乃战后最大,产出仍远低于潜力产值。没有多少人预计会很快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但现在是连保守的预期都没有达到。危机结束后,就业率实际上是降低了;假如本要加入求职大军的受挫员工辞职,失业率要比现在更高。有经济学家担心,现在除了需求疲软,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劳动者无法就业。失业率居高不下本身存在“结构性”原因。
这一说法源于最近一些数据中出现的反常情况。GDP增长没有像奥肯定律(该定律由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所言的那样,降低失业率。数据也不符合贝弗里奇曲线。该曲线以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命名,反映空岗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失业率没有随着工作岗位空缺的增多而降低。
由于时间上的局限性,不能就此数据上的偏差而作出任何结论,但是,数据出现相左是因为,阻止就业率上升的结构性障碍增多了。比如,跟失业救济通常为26周相比,在高失业率的一些州,这一时间延长到了99周。这些救济金给那些长期失业的人提供了重要支持,对支撑总需求起了帮助作用。但这也推高了失业率,因为劳动者因此而不像没有救济的情况下那样努力地找工作。
这一点的影响非常容易被夸大。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资格享受失业救济延长的人比不能申请这种支持的人失业时间要长1.6周。这种效应相当于失业率增长仅0.4%(尽管其它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要更大一些)。按照欧洲大陆的标准,美国失业救济的金额相对于其薪资水平来说相当微薄。
更大的担心是,求职者不再拥有用人单位所需的技能。消失的800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是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离开这些行业的求职者可能要费更大的劲去适应更加活跃的行业,比如教育和医疗。供需错位的代价由于美国的楼市泡沫而加强。许多人所欠的按揭贷款比他们的房产价值还高。为了避免违约,家庭通常选择留在原地不动,困在失业率高的地方,而不能搬到就业机会丰富的地方。双职工家庭的增多也导致劳动者流动性的降低,因为在有两份事业要考虑的情况下,搬家找工作会更难。
这些因素有多重要?非常重要,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Narayana Kocherlakota如是说。他最近声称,美国“大部分”失业是由于这种供需错位而造成的,因此难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得到解决。这一说法引起一片哗然。大多数美国决策者认为,如果说结构性失业有所增加的话,那也只是微乎其微。
为数不多的具体评估中有一份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的一份报告比较了失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用人单位所需的技能指标,算出了州级的不匹配指数。该报告用当地的断供数据和止赎数据来评估地方稳定性。结果发现,这些因素的一个会扩大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作者们得到结论说,正是由于这种刚性,失业率跟稳定的通胀(大体上说,是结构性的)率符合, 从2007年的5%左右上升到了2009年的6%到6.75%。
就业恢复疲软,可能推高这些预估数字。长期失业者(失业时间超过26周者)现在占了失业者的几乎一半。现在有个担心是,这批失业大军越来越脱离就业信息渠道,失去新的就业机会,自身技能萎缩而无法就业。
裁掉中级技能劳动者
低迷可能加速了长期工作趋势的带来,而这种趋势在之前由于楼市繁荣创造的中低技能岗位而掩盖。新技术引发了劳动力的空心化和分极化。中等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增长,由于自动化而平稳下滑,但高技能劳动者的生产力迅速提高,欣欣向荣。
把周期性原因和结构性原因分开很棘手,在低迷时期可能得出过于悲观的结论。IMF研究论文的作者们注意到,就业增长的结构性障碍可能是暂时的,会随着经济的恢复而消退。劳动者告别失业的比率不同产业间普遍较低,这说明技能不匹配在影响就业方面,还不像需求疲软那样严重。价格和工资压力的缺失指向劳务市场的严重疲软。但是,如果决策者认为,更强劲的需求将会消除失业,那将是不明智的。美国的就业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富有弹性。
译者:chia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