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但不要炸薯条

饮食与大脑的进化

廿二碳六烯酸的奇迹

May 27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比一般的斑马更聪明

将一项生物进化中出现重大转变的原因归于某一特定的分子可以称得上是勇气可嘉。将两项这种转变都归于这种分子真可以说是有点冒失了。然而,本周在伦敦召开的“DHA庆祝大会”上流行的一个观点正是这样。这个大会与其说是一个喜庆节日,倒不如说是一个科学会议。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次大会是一个谈情说爱的集会。这次大会于26和27日在英国皇家药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众多优点,目前流行的一种含有这种分子的最重要的食用化工产品是ω-3脂肪酸。 继续阅读“食鱼,但不要炸薯条”

乳清让供电更环保

奶酪供能的燃料电池
乳清让供电更环保
化乳制品废水为能源

May 20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虽然可能看上去比较荒谬,但能源科学家在寻找可替代能源时提出一种以奶酪(或者说是乳清,制奶酪过程中的副产品)供能的燃料电池。乳清中含大量的乳糖,希腊佩特雷大学生物工程师格鲁吉亚·安托诺普鲁说,这种糖类会被燃料电池里微生物的培养基消耗,而产生电流。微生物燃料电池正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虽然这已经不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了。

乳清里的有机物会造成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现在强制性要求工厂必须要有相应的清洁处理措施。用作制奶酪的牛奶中,乳清占70%。所以,仅仅是一个小型乳酪制造厂一年就需要处理4000吨乳清,安托诺鲁普博士说。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仅能为奶酪制造工业上提供帮助,酿酒厂,养猪场,食品加工厂甚至于污水处理工程都能从这项技术中得到好处。 继续阅读“乳清让供电更环保”

传染性人格

流行病学
传染性人格

社交网络提前窥见疾病爆发

May 13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可能您的朋友比您人缘好——这是我们一段时间来所知社交网络的基本特征之一。试想一位热情的鸡尾酒会女主人和一位性情乖戾的厌世人物,前者朋友数以百计, 后者便是有也不过一二。概率上说,大家更可能认识那位女主人,仅仅因为她朋友更多。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朋友悖论说”:社交网络中,任何人的朋友都 可能比他(她)个人处于更中心的位置。 继续阅读“传染性人格”

无逻辑之光

光计算可观的未来
无逻辑之光

光学设备终于还是走进了计算机,虽然只是一部分而已。

圣经说,”神是光”。光也能够作为计算机运作的驱动源。至从第一个光电传感器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面世后,研究者们就一直梦想建造一个展现高科技的光能计算机。这种理念却被证明难以被研发。然而,当代的科技的发展让光学科技开始走进计算机。虽然全光计算机依旧是个梦想,但从此对选择光驱动元件在计算机中应用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

电子更新换代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从铜线到如今的光纤。光粒子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所以一台光学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在计算机启动前就能处理完信息。然而迄今为止,光学科技的发展几乎一直被电信网络与一些数据中心的电缆所限制。光子是用于长距离传输信息。它们通过光纤飞速传输,几乎不丢失数据也不被其他东西干扰(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信号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以倍乘它的容量)。 继续阅读“无逻辑之光”

越差一点,越上瘾

赌博

越差一点,越上瘾


“近距离脱靶”能提高赌瘾

May 6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要区别赌徒与爱好小赌博的人并不是靠他赢钱时候的激动,而是靠他差一点就能赢的激动心情判断。据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近距离脱靶”在大脑中产生了很强的反应,会促使一个人越发情不自禁去赌。

赌博几乎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论是朋友之间在线打扑克,还是老奶奶们购买号码奖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为了好玩,但对于一些人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消弱人们意识的瘾,对他们的生活及生命都造成破坏,因为这些上瘾者需要赢得更多,赌得更大才能满足他们的物质渴望,一旦迫使其停止,就会患上戒断症。 继续阅读“越差一点,越上瘾”

唷!

大型强子对撞机

唷!

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加紧运行

Mar 31st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e1c2cf382458e73a97ddd88f[1].jpg
十八个月前,位于日内瓦附近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欧洲的粒子物理实验室)启动了它的新玩物。这一热议中的玩物便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从希格斯玻色子(用于解释为何会有质量的存在)到暗物质(用于解释为何宇宙会膨胀得如此浩大)再到迷你黑洞(宇宙间可能存在的密度最大的事物,一些好煽动的新闻记者曾自信地预言随着该对撞机的启动,迷你黑洞将吞灭整个地球),LHC被赋予了寻找到各种美妙事物的厚望。 继续阅读“唷!”

扫天:清走宇宙垃圾

清走宇宙垃圾

扫天

Mar 31st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死后自我收尸的卫星

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是完美的。如果宇宙曾经完美,现在也已经不完美了。地球上空现在遍布着垃圾——报废卫星的碎片和残骸,火箭上用废的零部件,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时偶尔掉落的工具。既然宇宙垃圾都已经到达如此程度了,那么,首次的卫星相撞事故肯定早已发生。那是在2009年,当时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宇宙”系列卫星猛撞在一颗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美国铱卫星上面,双方具毁,而且产生了更多的宇宙垃圾。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英国萨里大学的沃欧斯·拉帕斯设计了一个系统,能在卫星服役期满之后将其移出轨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附带将部分天空擦亮。 继续阅读“扫天:清走宇宙垃圾”

同心改变地球

地球工程

同心改变地球


应对气候变化,或许只是随意治理大气和海洋。所以有此能力的人希望能有明确法规可为依循。

Mar 31st 2010 | ASILOMAR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1975年,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齐聚加州蒙特雷半岛的阿西洛玛。这些人来自当时足以改变世界的前沿科学领域——基因工程。这条新辟的科学蹊径所触及的道德底线,以及它的技术安全性,是与会人士共同探讨的话题。就在会议的前一年,多数基因科学家自愿停止了在物种间进行基因转换的实验,因为这项试验引发了广泛担忧。人们担心“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危及人类健康,对环境构成威胁。停止实验的决定增强了外界的信心:作为生化领域的新学科,基因工程的发展是审慎的,认真考虑到后果的。阿西洛玛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探讨安全性的范围,从而在此前提下能继续进行转基因实验。同时,也为不久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振兴扫清了障碍。 继续阅读“同心改变地球”

博客掘宝

网络分析

博客掘宝

从博客里搜寻有用信息

“我注意到门口的垫子有点歪,就蹲下来把它摆正。”这是“世上最无聊博客”网站上最新一篇日志的开头。虽然发布这篇文章,对互联网上空洞愚蠢的博客像是一个讽刺,但科学家却惊讶地发现,从博客世界这样的单调乏味中,确实能挖掘到有用的信息。

安德鲁•戈登与他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的同事,一直在设法教电脑了解因果关系。电脑并不擅长处理因果关系。它们能识别特定事件,但难以找出其中的关联。在涉及用电脑分析人类经验时,尤其如此。

不过,事实证明,电脑通过阅读个人博客,对因果关系能了解多多。每天约有一百万篇英语撰写的博文,其中大部分是新闻评论、活动策划以及关于人生的个人感悟。大致有5%是记叙文,讲述博主最近发生的一些故事。

为让其电脑系统能从博客中获得一些东西,该小组实施了如下两个步骤。第一步,将数千篇博文以人类的定义标记为“叙事型”或“非叙事型”。与其他形式的讲述相比,人们讲故事时,不同词语出现的频率也不同。戈登博士说,通过统计那些标记好的博客中的某些词——比如代词(I,she,we)和过去时态动词(went, said, thought)——出现的频率,无论博文故事内容到底如何,将其区分为上述两种类型,都是可能的。因此,他的电脑系统能浏览其他博文,分析出其属于记叙文还是不属于记叙文。

第二步,教这个系统识别因果关系。此时,研究小组采用了与第一步几乎一样的技术。为让电脑能够识别,戈登博士及其学生随机浏览了数千篇博文,明确指出了与因果关系相关的句式(比如,“我做了X因此Y发生了”)。电脑识别出了博文中的这些句法,因此才能找出来,并将这些包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如“我猛踩刹车,最终却一头撞上了我前面的汽车”或“医生骂我摄入脂肪过量,有得心脏病的危险”)分门别类。

这项研究的想法是,最终引导一个系统产生,该系统能日复一日汇总庞大人口的个人生活统计数据——这些信息不可能从其他任何来源获取到。最后,戈登博士期待这种对博文个人故事的分析,能够像谷歌的“流感追踪”一样广泛应用,但应用规模会更为庞大。谷歌的流感追踪计划,通过挖掘特定地区跟流感相关的搜索用语骤增这样的搜索数据,能发现流感爆发的早期迹象。

挖掘网络,能追踪那些与新趋势及新行为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罗万象,从毒品使用与种族关系紧张到电影喜好与新产品。博客的本质意味着人们会迅速评论日常生活事件。挖掘这类信息,或许也会因此揭示出观念到底如何传播,趋势究竟怎样产生。

网络问世前,人与人靠闲聊来分享日常生活琐事,并不会诉诸笔端,因此这些闲聊并不会进行如此分析。今天的博主,一边为子孙记下自己的言行,并锲而不舍地查看博文点击数,了解他人是否在浏览这些文字,一边还能用下列想法聊以自慰,那就是,至少还有计算机,认为他们的大作引人入胜。Mar 11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zhanyisky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1962&highlight=

因果游戏?(肥胖肥胖~~)

 
因果游戏?
 


以胖为荣

 

然而,这两位研究者更加敏锐地发现了脂质过多能破坏啮齿目动物的心肌细胞,甚至摧毁其胰腺细胞的证据。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代谢综合症之后出现的糖尿病症会造成对胰腺细胞的损伤。
专业人士一般都认为脂肪组织的增长会造成肝、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产生抵抗,从而无法吸收血液里的葡萄糖。这一现象的发生一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话题,但是脂肪组织倾向于产生恶化炎症的化学物质这一点却经常被提及。

代谢综合症

Mar 11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长得胖对你可一点儿都不好,几乎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然而,可能每个人都错了。实际上,发胖可能是保护身体的方法。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或许并不是肥胖本身引起的,而是暴饮暴食的又一个后果,又一个症状

这正是罗杰•昂格尔和菲利普•谢勒提出的颠覆传统的观点。一直以来,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昂格尔博士和谢勒博士都在进行被称为代谢综合症的科学研究。代谢综合症是一系列症状,比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肥胖,这些症状似乎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晚发型心脏病和肝病的患病风险。美国六分之一的人都患有代谢综合症。

继续阅读“因果游戏?(肥胖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