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柏林墙

因特网

互联网的开放性面对重重威胁,如何化险为夷

Sep 2nd 2010

2004年总统大选时,乔治·W·布什提到“一些传闻在,那个,那些互联网上”,时常成为人们嘲笑他无知的理由——而“那些互联网”成了对线上世界缺乏认识的代名词。但当时的无知愚钝如今看来倒像是未卜先知。在分化力量的撕扯下,互联网很可能失去其普及性,而分裂成多个数字领土。

互联网既是一项创新发明,又是一条贸易协定。它是各种网络汇成的网络,过去15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为互联网变得越大,其他网络就越有理由接入。其开放标准也让这种接入变得廉价易行,使得学术,公司以及消费者网络(还记得CompuServe和美国在线AOL吗?)融为一体。正如国际贸易协定扩大了市场,增加了贸易收益一样,互联网也因数据交换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创新。但现在互联网如此庞大和普及,一些国家、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想要屏蔽或者改造部分互联网,以促进其政治或商业利益。

万墙网

三重高墙正在筑起。第一重是国家性的。中国的“网络长城”已经对境外网站严加管制,监控通信,并且屏蔽了许多网站和服务。其他国家,包括伊朗、古巴、沙特阿拉伯和越南,也有类似举措,而其他政府也对网络信息和行为加紧控制。

第二,公司施加更严格的管制,通过“围墙花园”——一种似乎十年前就已经绝迹的方式。例如,Facebook拥有封闭的内部邮件系统。Google拥有基于网页的集成式成套服务。苹果的移动设备用户通过小型可下载软件应用(简称应用)来获取许多网络服务,而非使用浏览器。苹果作为一个看门人,把关哪些应用可以在其设备上使用。应用被其他移动设备广泛采用,甚至汽车和电视都在使用,其他公司也将步其后尘。

第三,有人担心网络运营商追求新的收入来源,会与内容提供商签署协议,以偏向那些一次付清费用的网站。民主党议员阿尔·弗兰肯在7月的一次演讲上,谈到了他最害怕的情形:右翼新闻网站的载入速度比左翼博客快5倍。他和其他“网络中立”的提倡者希望立法禁止网络歧视不同种类的内容。但网络运营商说那会抑制创新,而右派认为网络中立是为了控制互联网的社会主义阴谋。

因此,曾经促进更大程度互联的那些动机,如今正在扯散互联网。但像《Wired》杂志最近说的“网络已死”,却为时尚早。但网络确实已经不再那么开放和普及了。

这也不全是坏事。苹果公司在它围墙花园里的丰收,也让它能提供服务和设备,以取悦其顾客,而顾客可能也愿意放弃一些开放性,以换取安全和易于上手;如果不愿意,他们可以购买别的产品。一些家长很赞赏苹果在其产品上屏蔽猥亵应用的政策,而不喜欢该政策的人则可以购买诸如诺基亚或Android手机。而在手机操作平台或广告平台上,如果任何公司获得优势后滥用优势的话,现行的反托拉斯法总是可以提请实施的——这种事情尚未发生。

政府施加的限制则更麻烦,也更难缠。对于中国的网络长城,局外人是无能为力的。但西方政府至少可以做好榜样。例如,澳大利亚计划建立中国式的防火墙,以屏蔽儿童色情和自制炸弹教学,这样的做法十分愚蠢,应该废除。这种屏蔽很容易绕过,而且传统的法律途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方法,而非干涉互联网的结构。

政府想要审查,但会因网络开放性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动摇。在美国的越南民主活动家,Duy Hoang建议外国评论家强调互联网在促进贸易、发展、教育和工作方面的作用。同样地,中国也应谨记,其科学家若接触信息无障碍,能增加多少成就。

运营商通过设立路障和收费站来阻滞互联网发展,又如何应对?理论上,互联网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可避免这类事情发生。比如,任何宽带供应商如果试图屏蔽特定的网站或服务,其顾客会很快转投它的竞争对手——如果有很多竞争对手的话。

为何网络中立只是空谈

但在美国却不是这样。国内激烈的网络中立辩论,反映出宽带供应方面缺乏竞争。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让电信运营商向其竞争对手大规模开放高速网络,就像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美国的大型网络运营商长期以来都在反驳这种做法,称被迫开放网络会使其无意投资新的基础设施,并因此妨碍宽带的普及。但其他强制“开放”的国家却没有这种问题,并且享用着比美国更快更廉价的宽带。网络中立难以定义和实行,而在此方面的努力也仅针对症状(对歧视的担心)而非症结所在(缺乏竞争)。网络供应商的竞争,是防止网络信息流通出现新障碍的最好保障。

本报一直提倡现实世界中的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积极竞争。同样的原则在网络世界也一样适用。

译者:qwerab

“网络柏林墙”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