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问题
近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权拥护者
May 27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瓦文萨,重回征程
人权的意义大概在于,它适用于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无论国籍,性别或政治倾向。而人权的支持者应该团结一致。
理论就到此为止。在现实世界中,投身于人权事业的组织和个人在日益分化。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以色列,却无视其自身主要成员国的罪恶,又在宗教问题上向伊斯兰势力的压力屈服,这让西方的成员国十分愤怒。
与此同时,人权问题上的主要非政府组织也面临着内部压力。二月,国际特赦组织,一个总部设于伦敦,拥有超过二百万会员的组织,被自己的资深活动人士公开批判,因为国际特赦组织与一个曾被关在关塔那摩的英国人,穆阿扎姆·贝格分享平台。而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观察也因对以色列的严厉受到了从前支持者的质疑。去年十二月,它的创建者之一,罗伯特·伯恩斯坦说,人权观察没有考虑到以色列作为一个开放社会的国际地位。就像国际特赦组织一样,人权观察称,在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中,以色列及其敌人哈马斯都违反了战争法。伯恩斯坦说,也应该考虑以色列的声明:他们是为了抵御哈马斯的火箭弹的自卫行为。
国际特赦组织将注意力从过去的言论自由和正当法律程序,转移到经济困难上来,因此受到了守旧派人权拥护者的批评。但在它的2010年报告中,更大的篇幅还是在传统意义上审视人权。报告表明中国正在进一步对不同政见者施压,并谴责伊朗“越来越严厉的镇压”。它将巴西,牙买加,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列为安全部队参与非法杀害的国家,并补充说美国的“有关反恐的……人权问题仍然存在。”它说最令人欣慰的进展,是在司法领域:在德国逮捕了犯有暴行的卢旺达通缉犯,而前秘鲁总统,阿尔韦托·藤森,也因侵犯人权锒铛入狱。更加理想主义的是,它声称数以亿计的穷人失去了住房和教育等权利。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四月末在挪威举行的人权盛典,在人权领域奋战的老将——反共人士和伊斯兰暴政受害者占主导地位——受邀前来讲述他们的经历。奥斯陆自由论坛的主持人是波兰前总统,列赫·瓦文萨,和特点鲜明的反苏批评家,如弗拉基米尔·不科夫斯基和加里·卡斯帕罗夫——这令住在同一酒店的俄国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十分困惑。
奥斯陆聚会——发起于2009年,正在成为人权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是纽约电影人和活动家,Thor Halvorssen的构想,他的父母来自委内瑞拉和挪威。他也经营了一个小型的人权基金会(主要关注拉丁美洲左派政权的罪行)。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指责人权运动的巨头们变得太官僚,不喜欢再去做一些像秘密访问受压迫国家这样勇敢的事情了。“他们只在大理石筑的办公室里工作,那有什么意义?”他抱怨道。
由于Halvorssen保守的思想,他的好人与恶棍的列表可能与比如国际特赦组织的负责人克劳迪奥·科尔多恩的意见相左。但因为西方政府(包括美国)对人权问题越来越不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更加重要了。或许他们之间的一点点竞争没什么坏处。
译者:qwe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