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和美林
莫尼汉满头汗
难道金融危机中最具争议的交易终究是值得的吗?
Apr 15th 2010 | NEW YORK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当2008年9月美国银行将美林银行一把捞起,美银的董事长兼执行长肯˙刘易斯(Ken Lewis),被众人赞誉为是该投资银行的救星,使其免于重蹈雷曼兄弟覆灭的命运。这一桩强制结合创造出美国以资产论最大的银行。不过这婚姻很快就走样成了错误的结合。
合并后,美林房地产抵押贷款相关的亏损不断攀升,迫使美银接受额外两百亿美元的政府援助,将受援总额拉高到四百五十亿美元,也让该银行被贴上需要政府”特别”援助的标签。股东们因刘易斯的作为气得七窍生烟,认为他为区区瑕疵品付了过高的价格—交易是五百亿美金以美银股票作价,也没在事前把支付美林”明星雇员”红利一事说清。该银行因而遭受了一系列的调查,其中之一在不少讨价还价之后与监管单位以一亿五千万美元和解。刘易斯之后像斗败的公鸡一样提早在2009年年底退休。他执行长的位子是由布莱恩˙莫尼汉(Brian Moynihan)(见上图)接手,莫尼汉在2004年因其任职公司被购并而进入美银。
虽然最近几个月公愤已有所消解,而美银也还清向纳税人所借的四百五十亿美元,但是美林的交易依旧被认为是其臭无比。不过在颠陂的初创后,合并的效应开始在一些事业中浮现。尽管仍有许多风险因素存在,但是刘易斯所预测美林将被视为一宗”漂亮交易”的说法不再看来可笑。
合并给了美林一个以稳定储户做根基的庞大资金来源。美银虽然拿到大批有毒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但也得到了顶级的证券交易和承销事业,以及被认为是美林珍宝中的珍宝的那批”奔腾如雷”的经纪人和财富管理经理人。合并的最初几个月是一团混乱。当两家公司的投资银行事业部门被强凑在一起,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是被解雇就是投奔他方。对一些美林的旧员工而言,要承仰北卡罗莱纳夏洛特那些乡巴佬的鼻息,还得被他们毫不掩饰的怀疑是过度豪奢,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许多经纪人也离开了,将奔腾的人数从18,000人减少到15,000人。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门的主管汤姆˙蒙太哥说,”我们也有和别人一样多的动荡”。
不过事情原可以更糟。虽然美银处于优势,但并未因而过度压制美林。美银留用了美林的名称和那公牛的象征,更花了两千万美元来为其宣传(不过,一位美林的人抱怨说,要将合并公司的英文名,”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一口气念完还真是个挑战)。当美银决定不将美林的财富管理部门和其既有的相同部门(2006年美银购并的美国信用(US Trust))合并时,美林的经纪人都松了口气。有些人将这种节制归因于美银多次购并所学得的教训。
过去几个月则渐显一些稳定的迹象。该银行开始重新招揽那些投奔他方的旧员工,包括一位美林投资银行的老将明星多德˙开普林(Todd Kaplan)。一位在去年八月从花旗被挖角来主管财富管理部门的大将沙丽˙克罗契(Sallie Krawcheck),则努力在消弭流言,例如经纪人将失去他们钟爱的佣金制给薪,或他们将变成空有显赫头衔的银行出纳。
这些努力正在开花结果。那一度争先恐后的逃窜,现在已缓解成小跑–年进帐超过百万美元顶级经纪人的离职率在2009年第四季创下了十年来的新低。最近由登录代表(Registered Rep)这家行业调查出版社所进行的意见调查显示,该公司75%的员工说他们在两年内不会离职,相较于刚合并完成摩根•斯坦利˙美邦(MSSB)的61%,和瑞银集团的区区45%。瑞银的证券经纪部门目前仍混乱不断,前美林奔腾的主管包布˙麦肯(Bob McCann)正试图加以整顿,而美银则希望能有机可乘。
同样重要的是,美林的经纪人再次得到客户赞誉的口碑。他们有317位名列巴伦周刊美国千名最优秀金融顾问的排行,而摩根(MSSB)较大的证券经纪部门却只有231位上榜。同样的,美银合并后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有着不可轻忽的力量。根据交易逻辑(Dealogic)这家公司的报告,合并的美银在去年进帐的全球投资银行事业营收排名第二,仅次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如果没有美林,美银在这方面只能算是轻量级。
这至关紧要,因为投资银行业务可能在未来几年比美银熟手的零售银行业务成长要快,因为家庭的借贷和消费都将减少。在金融危机之前,美银的最高主管安心于只专注在美国的消费者,并主张那是未来十年收取银行手续费最有潜力的市场。现在可不同了,莫尼汉先生说,海外营运占三分之一的美林为他们集团提供了”各事业部门的均衡发展”。
美林的业绩在2009年提升了整个集团的财报表现,否则信用卡和房地产抵押贷款上的亏损会拖累集团而造成赤字。美银的消费金融部门至今仍持续牵累整个集团。该银行即将在四月十六日公布的季报,预期将会比去年同期每股44美分的获利逊色许多。不只如此,美林被视为是新市场布局策略中的基石。其名声在海外是耳熟能详: 比之美银,美林在欧洲、亚洲、非洲、和中东有三倍以上的客户关系(不过美林在中国的进展是相对其他华尔街对手要慢)。
你先帮我抓痒…
理论上来说,合并可以让集团中的各单位为彼此提供新的商机。美国三分之一的中型企业是美银的客户,这些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并购咨询、证券承销、和财富管理这些服务,而应会让美林来提供。美林原有的事业体现在也能开始向其国际客户兜售一系列贷款和现金管理的产品。其中一个例子是商业现金管理服务(帮客户管理对供货商的付款、代收应收帐款等),这服务虽不抢眼但获利丰硕,而且美银这业务占国内第一把交椅。
实务上,这种”交叉销售”不容易成功。花旗尝试建立却无疾而终的金融超市就是很好的见证。美银的主管说他们已从类似失败的经验中学得了教训,而将会更努力来营造合作的精神(以及公平的营收共享)。有一些迹象是值得鼓舞的: 去年金融顾问交给商业银行的6,800份商机信息中,有600份产生了业绩。克罗契小姐指出其前任雇主的不同处说,花旗虽然大,却缺乏一个”引荐的文化”。不过,认为美银能成人所不能成还言之过早。
还有其他的问题点值得顾虑。该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例如散户经纪业务,摩根(MSSB)和合并后的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Wachovia)都摩拳擦掌的要抢夺市场。在投资银行业务这区块,BCG这家顾问公司推测整个产业的营收在今年会下跌10%或更多,因为去年超级蓬勃的资本市场在今年会回归常态。美银想在这特别会随经济动荡的事业中屹立的决心还有待考验。一位瑞银的分析师莫旭˙欧伦贝(Moshe Orenbuch)指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续航力,不过我们只有在下一个经济衰退到来时才会知道答案”。
该银行的官司也还没打完。纽约的首席检察官控告他们诈欺。股东为了美林并购案所提出的告诉仍持续在增加,最近一宗是由一家大型的荷兰养老基金所提出。不过最近法院驳回一件指控美林操纵标售利率证券(ARS)的案子倒是一件讨喜的消息。
监管也会对该银行造成冲击。做为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不论如何都会受到金融改革的影响。根据一位分析师计算,限制信用卡、借记卡和透支利息这三项收费的联邦法规将减少美银年净利达四十亿美元。美林的加入带来更多的问题,包括该集团会有更多业务落在提议中批发融资课税的范围,以及自营业务会受到提议中法规的限制(不过一些财富管理的客户却会对该银行大到不会倒感到安心)。该银行新任的财务总监查理˙诺斯基(Charles Noski)将承担在法规的激流中掌舵的任务。
不只如此,有些刘易斯大力颂扬的合并好处看起来并非虚假。渡过房地产抵押债券最糟的亏损后,美银可以专心致力于美林所带来的助益: 几个(相对)快速成长事业部门所具的优势,以及一个可供全球扩展的平台。但要如何说服市场巨型金融集团仍合道理是个挑战。罗克戴尔证券(Rochdale Securities)的一位资深银行分析师迪克˙波福(Dick Bove)认为该集团拆开来每股可值$53美元。将近是其目前市价的三倍。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zenpotdavid(台湾)
中英双语版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thread-33551-1-1.html
“美国银行和美林”的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