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
通往唐宁街之路
Apr 6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online
今天上午,在主持了内阁会议之后,首相戈登布朗造访了白金汉宫并请求女王解散国会。在一个大型商场,戈登开始了他的竞选之路,尽管实际上的角逐早已在几个月前开始,撇开英国的那些官场俗套,大选的气氛在至少说在圣诞节之后就变得浓厚起来了。
在他返回唐宁街同其内阁成员一起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是他的首次竞选秀,布朗称,“胜利会属于我们”。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隆则针锋相对,称其会为那些被忽视的群体而战斗。自由民主党的尼克克雷格向选民许诺,“改变会有效果的”。这样的含糊其辞与其称之为未来的政策到不说是民众情绪上的安慰。英国遍体鳞伤的经济才是主要问题,而医疗,教育和移民等“次要问题”,同样是选民的关注所在。但各党派都对各自的竞选计划三缄其口,公共财政的窘境使他们难以施展身手。
当然,竞选本身也很吸引人,可以说是二十年来最势均力敌的一次。竞选献金的丑闻犹然在耳,政客们即不能信任当然也谈不上让人喜欢,有创纪录的下议院议员放弃了自己的席位。经济在持续的低迷后小有反弹。随着英国的首相越来越有权力,而议会的权力则日渐衰落,英国的政党领袖们也在学着美国人进行电视辩论以增强其竞争力。
在圣诞节之前,保守党有着两位数的领先优势,但自2010年新年以来,这种优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最近的民意调查现实保守党仍然领先于工党,但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在大多数国家这种优势已经不小,但是英国独有的机票方式使得保守党并不能感到乐观,因而曾经很有把握的胜利现在看来仍然变数不小。对于这领先的优势人们存在着太多议论,也许选民会害怕损害英国脆弱的经济增长而投鼠忌器,也许对于该党资金的议论会对该党造成不利影响,又或许卡梅隆先生的“净化”计划(旨在消除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播种下的怨恨)还并不成功。同时,那些曾经很失望的工党拥护者,最近又回心转意了。
撇开上述理由,卡梅隆先生仍然可能输掉最后的大选。如果他输掉选举,历史会是惊人的巧合。卡梅隆会变成保守党版本的内尔奇诺克,作为1992年的工党领袖,他领导工党试图摆脱多年的在野党地位,但最终输给了一个并不受欢迎的疲软的政府领袖约翰梅尔,其人当时也正努力摆脱经济衰退。
如果工党胜利,布朗会为自己赢得新的声誉,本来会影响其选举形象的暴躁和固执的性格会使他变成一个有远见的英雄,因为他赢得了工党史无前例的四连任。就算是个平局也可以算有面子,因为工党作为议会的最大党但却不占绝对多数,而连任13年并且带领英国走出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也为此增光。
但如果工党失败,后果会使灾难性的。早先的内伤会再次暴露出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和托尼布莱尔的政策,布莱尔2007年下台,是一位更具争议的人物。到那时,对工党的未来的争论会甚嚣尘喧,很多人会因为最近全球资本主义的失败而迅速左倾。工党的表现越差,工会联盟的影响就会越大。所有这些都会使工党面临长年在野党的前景。
如果任何一个政党拥有绝对多数(事实很可能会如此),未来会变得更加难以预计。在下议院拥有最多席位的政党会像少数党一样行事,在议会中寻求同盟以通过任何一项自己的提案或者法令;或者和那些较小的政党组成正式的联盟。英国的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会是很好的选择。但他们的要价不会低,比如他们会要求进行比例选举,这对他们有利而会减少两大党的票数。自由民主党的影子领袖文斯卡贝尔,传说会在联合政府中任职。但尽管自由民主党是组成联合政府的最佳人选,他们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所有政党都没有获得绝对多数,那么那些小鱼,比如苏格兰国家党或者威尔士国民议会则会变得引人瞩目起来。
从好的方面来看,政治有时会很浪漫并充满想象。但那些日复一日的行为则让人生厌,毁谤对手,做出允诺或者妥协,说服选民相信那些会影响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提案。大选不会产生新的政治哲学或者“主义”,但鉴于形势如此势均力敌而“赌注”又是如此之巨,这次竞选会是近年来最激烈的。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nantongch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