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中的莫斯科

制造莫斯科炸弹袭击的恐怖分子理所应当受到谴责,但是俄罗斯政府也应该尝试用新观念处理北高加索问题
Mar 31st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不管是发生在伦敦,纽约,马德里或是莫斯科,人们都应该为在恐怖袭击中丧生的无辜市民哀悼,并对这种恐怖行径表示谴责。本周,发生在莫斯科地铁里的恐怖袭击造成至少39人丧生,而受伤人数则要多得多。

尽管麻烦不断,莫斯科市民还是团结一致。人群没有慌乱,医疗救护反应迅速,应急支援部门的工作比之以前也显得更加有条不紊。经历了2002年的教堂劫持事件和多次爆炸案(包括2004年的两次地铁爆炸案),莫斯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这种状况。莫斯科市民没有因为这次袭击停下脚步,甚至俄罗斯政府的反应也更有人情味了。俄总统梅德维杰夫为此次恐怖袭击默哀一分钟,还前往发生爆炸的地铁站台献花表示哀悼。在这样一个领导人习惯在灾难发生后隐身幕后的国家里,他的表现的确值得称道。

恐怖袭击后,发生了一些丑恶的事情,包括数起长相像穆斯林的地铁乘客遭到袭击的事件。还有一些趁火打劫的士司机向乘客勒索十倍于平常的车费。还有一些事同样倒胃口。某些政客把这次灾难当做资本,来推进他们的支持或反对克里姆林宫的活动。这只会让人们为没有空间就这些袭击发生的根源和后果进行公开讨论而感到更加愤懑。

俄罗斯政府怀疑这两名女性恐怖袭击者与北高加索的穆斯林有联系。他们这种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俄罗斯发动了两次血腥的车臣战争,尽管车臣人被迫接受拉姆赞 卡德罗夫这个独裁者来掌控他们的共和国,尽管普京誓言“要在茅房里干掉恐怖分子”,发生在北高加索的暴力事件从没有因此而缓和过。更糟的是,暴力还从车臣漫延到了其它共和国,特别是印古什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这两个地区已经站在内战的边缘。爆炸,枪杀和绑架司空平常,而且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暴动分子在莫斯科或其以外地区发动的袭击已经不再被视为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了。  

解决高加索难题

世界上很少有其它地区有着像北高加索这么惨痛的历史了。去年九月,梅德维杰夫总统表示它是俄罗斯国内最大的问题。本周的袭击之后,他和普京总理再次表示,要毫不动摇地打击恐怖主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然而他肯定知道,光靠政治压迫,警察和军事行动是无法给这个地区或是俄罗斯其它地区带来和平的。

恐怖主义从北高加索向俄罗斯的心脏地带传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俄罗斯安全武装力量无法无天,行事粗暴,他们的存在只会加强民众对少数恐怖分子的同情。其二,腐败横行。这不仅让恐怖分子得以在俄罗斯境内无比自由的活动,还保障了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连梅德维杰夫总统自己都承认,俄国政府下发给该地区的资金都被腐败官员窃取,然后他们再用这些钱收买恐怖分子,让他们不要在该地区制造事端。

然而要根除这两个弊端需要俄罗斯政府进行动作更大的改革。甚至大幅度的政策调整也不一定能阻止恐怖袭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需要些时日。 这不是第一次在莫斯科地铁里发生的爆炸案,可悲的是,这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但如果俄罗斯政府借此进一步推进权力集中,打击政治自由并强化国家安全武装力量的话,那就更可悲了。因为这样做不会让俄罗斯更安全,相反,俄罗斯只会因此而更加脆弱。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jerrylk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65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