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肩上的重担

亚洲上涨的价格

压在肩上的重担


亚洲的通胀并不想表面上那样糟糕

Mar 25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出身贱民阶层的玛雅瓦蒂目前是印度人口最多邦——北方邦的首席部长,她的支持者献给她花环并戴在她的脖子上以示敬意。印度时报报道,本月早些时候献给给她的一个花环硕大无比,据说有65千克之重。但那个花环不是由金盏花编织,而是面额为1000卢比(每张约合22美元)的新钞扎制而成。

这种情景作为钱在印度已经不值钱了的迹象再好不过了。对那些农工(其中不乏玛雅瓦蒂的支持者)而言,消费品价格在截至2月的年度里,上涨了16.5%,而印度央行密切监控的批发价格同期上涨了9.9%。这也促使印度储备银行等不及召开原定会议,而于3月19日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印度央行做出决定之前,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的央行纷纷采取加息政策。印度储备银行本应在这些国家之前提息,但同其他亚洲国家的央行一样,在美国依然维持利率触底的情况下,对加息心有顾虑。印度央行也将价格上涨归咎于印度遭受的1972年以来雨量最少的雨季,雨量骤减导致作物歉收,而作物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印度的通胀指数,其中在四项衡量消费品价格的指标上更为突出。在目前复杂的形势里,央行的职责不是阻止价格的一次性上涨,而只应是防止价格上涨蔓延至更广的领域,以期价格上涨在未来自我实现。

目前通胀蔓延的态势显而易见。印度储备银行宣布加息的同时,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非农作物制成品的批发价格在去年11月曾下降了0.4%,而现在已经上涨了4.3%。翰威特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工资上涨幅度预计为10.6%,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6.6%。印度著名杂志《经济和政治周刊》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的拉杰夫·库马尔及同事注意到2009年大米零售商在批发价的基础之上提价12%,而上一年这一数字还是8%。他们认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家“囤积居奇”——玛雅瓦蒂这样的政治家喜欢指责其是导致高价格的罪魁祸首。

虽然印度物价的跌速从未像亚洲其他国家那样急剧,但是批发价格的增速却仅次于泰国(见图表)。汇丰银行亚洲经济学家罗伯特·普赖尔·旺德斯弗德表示:“印度的价格水平正处于一个极端。”他说,其他国家也开始显现价格上涨的态势。如石油、食品及钢铁等初级商品的价格在全球范围都出现上扬,但目前的通胀压力根本无法和2008相提并论。

2008年初级商品价格的增速远远快于现在,亚洲各经济体的政策也更加密不可分。据汇丰银行透露,经过了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除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外亚洲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逐渐赶上长期发展趋势。08年工业产值高于长期趋势,在这些情况下,企业迅速将较高的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旺德斯弗德认为亚洲的广义通货膨胀率将很快达到峰值。他指出,尽管石油价格去年翻番,但为了保持与经济增速相同石油价格将再次加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亚洲各国央行高枕无忧。由于货币政策效果的滞后性,他们必须现在为未来18个月的亚洲经济定好利率。亚洲各央行采取的政策还显示他们担心美国和欧洲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现行政策对经济快速恢复的亚洲地区来说太宽松了。

即使在印度,春季收成原本应该能够缓解批发价格的上涨。然而,这些高昂的价格对印度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却是不折不扣的误导。央行从这些数据得到的信息仅仅是无法控制的因素,如:雨季和全球商品市场。谈到央行希望进行干涉的地方就没话了。援引旺德斯弗德的说法,大部分时间印度储备银行都像无头的苍蝇——在乱飞。

比如,印度央行在这份声明中将增长的产能利用水平视为通胀威胁。根据位于新德里的国家应用经济学研究理事会出台的一项衡量指标,印度的产能利用水平已经回到了经济危机前的最高水准。印度缺少一个可靠的指标来衡量核心通胀,也没有对就业及薪酬压力的全面衡量指标。相反,通胀监管人员只能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观测、辨别小道消息,当然还得看看政治家脖子上的纸币花环的重量来寻找踪迹。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owen1105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403&extra=&page=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