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气的保诚集团

保诚收购友邦

阔气的保诚集团


保险业史上最大的一次兼并案催生了业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股票增发:美国国际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都为此下了巨大的赌注

Mar 4th 2010 | HONG KONG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保险行业历来都异常的沉闷。本周,英国保诚集团收购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协议打破了这一局面。如果这项价值355亿美元的交易顺利达成的话,对保诚和友邦来说都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改革,鉴于两家公司股价的波动,交易可能会流产。对于那些计划在亚洲设立分支机构的财务公司来说,该交易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教会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从理论上说,这项交易会将保诚推到亚洲地区保险业领头羊的位置。保诚会借助自己庞大的销售团队以行业领军人物的姿态在15个大的市场上发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些投资产品,而这些市场中的人群已经有足够能力来购买这些产品。假设兼并交易能顺利完成,保诚的销售中来自亚洲的部分有可能会从30%扩张到80%。保诚赶在AIG盘前对友邦进行收购,其支付金额只是友邦之前市值的一部分。这确实一个以白菜价进行收购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丧失的不仅仅是友邦的前途,还有过去一路积攒下来的人脉。交易中涉及到的还有友邦位于上海外滩的办公室,这是康那利斯•斯达(Cornelius Vander Starr)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花了近30年的时间创立美国国际集团的地方,身为律师兼发行商的斯达也被传是间谍,他在上海外滩打下的根基在现如今已经无法复制。

但是AIG也会采取大的行动来恢复其普通公司的地位。保诚的竞价使得AIA准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胎死腹中。AIG觉得卖断的方式没有后患并且收益更大。交易的结果是AIG增加250亿美元的现今,和增加价值105亿美元的保诚股份及有价证券。新增的现今会立即用来偿还美国政府投资在AIG身上的大约1820亿美元的援助。紧接着,出售保诚股票所得也会退还给政府。AIG希望用这笔钱来减少政府在其薪酬支付及日常运作中的干预。

目前这项交易还不明朗。保诚宣布增股200亿美元来为交易融资,这是伦敦证券交易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股票增发。股价每下行一点,保诚股东所持股份被稀释的程度越大,而在保诚公开交易的两天内,其股价就下滑了20%。股价每一次的下跌都会增加稀释的效应从而助长股价的进一步下滑,这会招致恶性循环的风险。如果保诚的股价持续下跌的话,收购交易可能会流产。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保诚所有权结构及其亚洲业务的重新洗牌。有传闻称亚洲大型的国有财富基金可能会参与到保诚的增股中。尤其是中国和新加坡的国有投资机构会参与其中,但是马来西亚也有可能。

亚洲政府一向倾向于支持本地巨头,在此背景下,保诚会发现他对友邦的收购对其大有裨益。在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这三个至关重要的市场上,友邦在独立运作方面享有特权,相对于约束本地合资公司的法律较为自由。总的来说这些特权是无价的,而这些权利能否随着公司一起被转让也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保诚和友邦有着丰富的亚洲市场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理应在宣布交易前就能达到批文。再加上两家公司都有上市的主权财富基金,这也使得批文的下发更有保障一些。

保诚要攻克的不仅仅是财务和政治方面的障碍。两家公司的销售团队一直都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并且二者的客户也有重合的部分,保诚必须要将这些资源机进行整合。大量案例显示,一些国家并不喜欢助推强势的外资竞争方的发展,而这些国家本身的作风也更官僚化,所以保诚不能在等拿到监管方的批文后才开始资源整合的对于而保诚的这些动作必须要快,否则其代理机构和客户都有流失到更稳健的保险公司的危险。

对于AIG来说,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实现增长而是相反:巧妙的进行瘦身。出售友邦是AIG自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大规模接管后进行的一系列出售交易中最大宗的一笔。到目前为止,甩卖的进程还不够顺利。在政府援助后的最开始几个月里,AIG进行了一次大甩卖。其位于曼哈顿下城的总部在房地产危机中被抛售,慕尼黑再保险收购HSB的价格之比AIG 9年前买下这家公司时价格的一半稍高了一点点,HSB是AIG集团从事机械项目保险的附属公司,在业界享有盛誉。
 
更多的抛售会随之而来。据称,另外一家名为海外人寿保险的子公司(Alico)也已经出售给了美国保险公司大都会(MetLife)。另外一家飞机租赁部门在评级高的时候对AIG来说很值钱,但是危机之后却变成了集团的拖累,该部门也将被出售。理论上说,很多其它方面的业务也都在清仓名单中,其中包括了经纪业,养老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险和抵押保险等。

        友邦和其它类似的交易中可能会附有非竞争协议,目的是限制AIG, AIG历史上的强处正好和现在的组织上的螺旋下降相反。在这样一个风险和额外收益并存的交易中,一些牵涉其中的保诚高管之前在AIG有过很长的任期,这种现象绝不是巧合。他们的前东家最终最终定位于重启增长上。但是AIG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新的根基并且减少枝杈。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evensan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1743&extra=page%3D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