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对劲

为什么国债和黄金双双走好?
Jun 17th 2010

“爱丽丝笑道:‘不用试啦,没用的。人总不能相信不可能的事吧。’‘我敢说你还没多次练习吧,’皇后说道,我在你这么大时,我总是每天为此花上半个小时,为什么?有时,就早饭前的这一会我已经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了!”(爱丽丝仙境奇遇记台词)

偶尔,投资者也会异想天开,譬如当年,投资者便相信了那些毫无利润可言,而且每股定价高于蓬勃发展的跨国公司的网络股。更有甚者,他们甚至相信水火可以兼容,这让人更为咋舌。

以黄金价格为例。最近黄金价格飙升至1,251.20每盎司的的名义价,创下新高。传统而言,持有黄金可以抵御通胀。而通胀对于政府债券所有者来说无异于噩耗。但是目前,10年期的国债收益仅为3.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低债券收益高黄金价同时出现有其异常之处。黄金和债券的表现一般认为是负相关的(译者注:高金价一般是伴随着高债券收益的,因为金价高意味着投资者不愿意去买国债,因此政府不得不承诺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这会方便大家理解下文。)。在1980年,黄金价格处于最高水平时,10年国债收益率为10.8%。七十年代,固定收益投资者获得的实际回报长年为负。

通过向产品组合中加入其它资产并不能纾困。咨询机构Wainwright Economics的David Ranson研究了自1978以来黄金和企业债券利差对资产分配的指导作用。黄金价成为通胀压力的风向标,而企业债券利差则指向增长:当经济向好,由此引发企业收入上升时,投资者乐于冒风险持有企业债券,此时利差下降。截止今年五月底,金价上涨25%而企业债券利差大幅收紧。历史暗示我们此等情况同时出现对于政府债券来说极为不妙。

那么,如何解释当前的状况?黄金和国债都可以划分为“避难”资产,即投资者不愿冒险时将其买入。但是,一旦没有通胀,那这些资产用来避什么难呢?的确,2007年和2008年,投资者由于担心银行体系的的安危,买入了黄金。有些人认为持有货真价实的黄金远比把钱存在破产的
银行里强。

最近几周,LIBOR指数(银行借入成本的指标)银行债权的CDS(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为抵御破产风险所支付的成本)都有所上涨。但是两者的情况都比08年秋季时更有起色。当时雷曼倒下,各大银行岌岌可危。即便规避风险的情绪汹涌,当时的金价也不过900美元一盎司。

当然,安全也只是相对的。德国和美国的金融状况要强过希腊和西班牙。有人称银行已经要求以德国债券作为融资担保,拒绝接受其它欧元区国家的债券。此举将抑制多数流动市场的收益。

但是这也引发了一个投资者似乎忽视了的相关问题。例如许多人认为英国和美国之所以比欧元区成员例如希腊的处境要好是因为这两国贬值了各自的货币。这一消息对于相关的国家是利好,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噩耗。因为不消贬值多少,3-4%的年收益便可化为乌有。这主要是因为对冲基金和其它投资者不会持有债券一直到期,因此货币波动决定了他们的回报。所以,他们需要寻求额外的收益来作为这一风险的补偿。

然后回过头来看,私人投资者不大可能决定价格。政府债券的收益通过央行的作用被人为地保持在低水平。而在有些情况下(譬如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低收益又可以归咎于债券可以直接购买。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可能是因为央行操纵了收益曲线,人为地将短期利率控制在低位,吸引银行去购买长期国债以获利。第三个因素则是亚洲的央行作为国债的大买家,这是它们汇率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它们相对而言不关心未来的回报。

可能最终的答案没那么深奥。研究公司Bank Credit Analyst的Martin Barnes指出,官方政策的指导(低利率,量化宽松,大规模赤字)看起来似乎引发通胀,但是经济的基本面(大规模的产出缺口,缓慢的信贷增长)又似乎会引发紧缩。面对此等对立情况,同时购买国债和黄金投资者并不是表现出认知失调,他们只是在对冲自己的赌注罢了。

译者:vincent1986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