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紧缩的颂歌
技术产业似乎已经重拾“少就是多”的理念。
Jun 10th 2010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 Leaders
“紧缩”现在是政客和经济学家常挂在嘴边的词,但它很少从技术人员的嘴里蹦出来。尽管“少就是多”的理念在建筑、设计和时尚领域追捧者众多,但技术产业却历来笃信相反的理念。产品应该有尽可能多的特色,下一年的版本特色应该更多。随着价格的下降,那些新的特色很快落伍,变得乏善可陈,不信你就去买个不带摄像功能的手机或者一辆没有电动车窗的汽车,这使得厂商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以便超越竞争对手。不必担心没人使用这些新的功能(这篇文章是用1997年的文字处理软件录入的,但这看上去似乎效果还不错)。在竞赛中,多多益善。
然而现在有迹象表明,技术专家们开始意识到简约主义的好处,这主要归功于两件事:一是那些仅仅需要他们的产品工作即可的消费者对花哨的功能已经厌倦;二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不那么富裕的消费者的强烈需求。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契合简约、优雅、高科技设计理念的苹果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了一向以功能繁多为特点和设计理念的微软公司。事实的确如此,苹果的产品在表象之下包含丰富的功能,但苹果公司有本事把这些复杂的功能利用优雅的设计掩盖起来。其他一些公司也已经通过提供方便操作的产品而繁荣起来:比如任天堂公司生产的Wii电子游戏机或者Flip的摄像机。小工具已经不再仅仅是奇客们的专利,而且如果技术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对简约的关注必须得超越对精细分类功能的执迷。
技术紧缩的另一个表现可以在软件领域找到,这些软件力求简单以减少牵扯注意力里,并确保电脑用户保持专注和高效。很多文字处理软件都已经有了全屏模式,这样一来所有不必要和分散注意力的菜单、按钮等等都被隐藏或者禁止使用,这样你就可以专注地写作,而不是纠结于字体大小或者收取电子邮件。如果总想扫一眼Facebook网站,你可以使用一些程序在特定时段阻止到特定网站的链接。如果这么做还不够,你还可以通过一些程序彻底斩断网络连接(见“技术”部分)。如果你想正经八百地做些事,那么一台不具备某些功能,或者这些功能被刻意禁止的电脑可能更有助益。打字机就没有超链接。
这就有了一种叫做“节俭”创新的现象,这种理念是在试图降低价格以便向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销售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产品时产生的。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得勒紧裤腰带过活的时代。上网本,或者叫低成本手提电脑,原来是受到了一个旨在为贫困国家儿童提供笔记本电脑的计划的启发,但这个产品却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Tata公司生产了Nano这一世界上最便宜的车系,这个车系的诞生正是为了迎合印度日益崛起的中产阶层的需求,而现在,Tata公司正准备向日益需求价格低廉、设计简约的汽车的欧洲市场投放该车型。
凡此种种都带来了希望。如果痴迷于功能的技术产业能够改变步调,或许政府——“多多益善”观念根深蒂固的信奉者——也能做出改变,从而开始享受简约主义带来的好处。
译者:Fre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