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的灾后重建
废墟上的梦想
在几乎瘫痪的海地政府努力解决艰难的难民问题时,世界已经就资金和计划达成一致,希望使“非政府组织共和国”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Apr 15th 2010 | PORT-AU-PRINCE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在1月12日地震摧毁了海底首都太子港之后,对于成百上千依旧住在帐篷或大街上的海地人来说,生活依然是一种无声的烦恼。同这个月大部分的夜晚一样,雨水使街道变得泥泞,压弯了防水油布和床单,冲洗着斜坡下的财产,留下了有毒的污水坑。甚至在无雨的时候,临时居住地也很危险。尽管警察已经开始在夜间对最大的居住地进行巡逻,居民,尤其是无灯地区的居民,依然对偷窃和强奸心有余悸。警察也将住帐篷的人从一些私人领地中驱逐出去,有些时候会动用武力。海地人民更愿意住到别处,尤其是在飓风季节开始的六月——但是住到哪里呢?
最终,政府为一些人找到了容身之处。这个月,在太子港北部的临海地区Corail Cesselesse,政府选定了一大片土地,打算重置约5万户家庭。在易受洪水和疾病影响的地区,人们首先开始迁移,这也许会持续几个月。上周末,第一批公共汽车仅仅将100多人从佩蒂翁维尔俱乐部载出,那里曾是富人聚集的波浪形高尔夫球场,现在却有4万5千人在污秽中露宿。援救工作者抱怨政府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建设在Corail Cesselesse的安置点,例如,他们没有铺设能够防止尘暴和洪水的砾石。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在海地的负责人,马赛尔•斯托赛尔说,“进一步的措施无法在现在这种紧急关头得到体现。”
虽然如此,对一个被地震折腾的元气大伤国家来说,安置点的选定是缓慢的重建过程中的里程碑,也是海地政府的头等大事,这一过程令人非常痛苦,而海地政府也在地震中瘫痪,被夷为平地,无处可去。在随后的余震中,救援工作者在狼藉中奋战,这狼藉即使用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标准来看也很不寻常:机场和仓库供给困难,通讯网络瘫痪,如山的碎石阻碍了道路。有时,比起合力工作,救援机构更热衷于升起自己的旗帜,这使得联合国的紧急救济协调专员乔恩•霍姆斯爵士对这些机构缺少合作精神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
这些问题——一个羸弱的政府和一批各自为政的救援机构——在地震发生前就存在于海地这个国家了,使之有了“非政府组织共和国”之称。一些统计(并不准确)表明有超过1万个救援机构在海地运行——超过了美洲其他地区的人均水平。只有约550家在海地政府登记过。由于担心政府贪污和不作为,长久以来捐献者更愿意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援助,依次提供了包括从医院和卫生体系到孤儿院和学校的大量社会服务。
救援依赖是指政府缺少继续发展政策的手段。以农业部为例,其资金来源具有多、散、少、变的特点,以至于副部长米歇尔•昌西说他不确定农业部的整体预算。他表示如果重建欲推动,而不是阻碍海地的发展,“整个外国援助体系必须彻底检修”。
在3月31日纽约举行的捐助者会议上,加强海地的公共行政的急迫需求得到了承认,这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同时在会议大约60个国家和机构承诺捐款99亿美元。问题是好的动机能否转化为好的公共政策。
政府要求捐赠人在现在到十月之间给予35亿美元的直接预算支持(并在未来的18个月给予12亿美元)。那是因为它失去了大部分少量的财政收入,85%的收入来自首都或首都附近地区。它需要钱来支付工资和电力补助,并投资农业。美国前总统、联合国海地特使比尔•克林顿,督促捐助者拿出承诺资金的10%来提高政府能力,包括预算支持。
纽约会议也同意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救援工作。过渡阶段海地复原委员会——由海地总理马克斯•贝勒里夫和克林顿共同主持——有权力请求,同意并协调项目。政府希望可以打消捐助者的疑虑,证明他们的钱是被花掉了,而不是被贪污了。委员会将会包括8名海地政府官员及来自工会和商业界代表,10名获提名的捐助者和一名加勒比共同体的代表。在美国的海地移民将会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由一家世界银行运行的信托基金将会管理资金。
这个体系附和了在2008年由牛津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为海地政府提出的一个计划。在过去,海地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长期影响,国力羸弱,但是现在这个体系给海地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避免相同的厄运。但是其是否能被海地人民通过还有待观察。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自地震后很少抛头露面,现在很不得人心。总统选举将在11月举行,据克林顿说,选举仍然有可能如期举行。海地人民和他们的外国帮手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方法,使短期的生存问题和长期的发展问题得到平衡。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ifonly
中英双语版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thread-335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