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故我 抑或作别往昔

美国当代小说

依然故我 抑或作别往昔

(更正说明:早上没留意译者还有两段没译完就发了,现在补上,非常抱歉;另外译者微言大义对译文作了部分修改。)
Mar 25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屡败者传
     《期盼》,山姆•里普斯特因著,法勒•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出版,296页,25美元。可从Amazon.com购买

The Ask. By Sam Lipsyte.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96 pages; $25. Buy from Amazon.com

     喜剧小说的主人公一般分为两类。他们要么是已感厌腻的圈内人,要么是倒霉不幸、渴望成为圈内人的圈外人。前者认为其所处的圈子充满了虚情假意,后者虽然已经意识到那圈子整个儿是虚情假意,但仍盼成为圈内人。圈外人越是想成为圈内人,就越难成功。要想读者对一个完全失败者产生共鸣的话,那是需要作者拿出些有说服力的东西的。

     山姆•里普斯特因其作品《故园》(2005年出版)而成名,这是一部带有悲观和滑稽色彩、以校友通讯信函构成的书信体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没有爱情、几无朋友、几无工作(“该是你知道我那凄冷无助、胸无大志的人生真相的时候了。我是个失败者”)。不过,真正失败者所具有的那种尖刻言辞,也就使得主人公具有了喜剧性。与菲利普•罗斯1969年出版的小说《波特诺的怨诉》相类似,《故园》与其说是故事小说,倒不如说是一种没有扣人心弦的行为相随的内心独白——活龙活现、按捺不住和性欲反常的内心独白。

     山姆•里普斯特新小说《期盼》更具表现力。小说的主人公米洛•伯克是又一个集悲惨无助、愤世嫉俗之大成的人物形象。他生活在新泽西州郊区,为成为一位画家而接受训练,他曾经认为,他的艺术才华会使他名扬天下。而今,40多岁的他,体型邋遢,像一个“明斯特半软干酪”,他怨恨满怀、偶尔伤感、间或自满;他是一个“拥有诸多特权而又别无长技的人——就是曾经一向被称作美国人的那种人”。

     不过,米洛•伯克的日子还得如此一天天凑合着过。他踉踉跄跄地做着为一所艺术学校募集资金的工作,他靠与其妻子和儿子一起看电视来打发夜间时光。他的人生就像他每日的火鸡卷午餐一样,安适自然却又索然无味。可是后来,他被解雇了,他的人生被放逐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在甜甜圈店和互联色情网消磨时日。当一位发达了的昔日大学好友带他参与为学校争取一笔重要的潜在捐赠资金时,他的运气似乎有了转机。米洛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不利用任何外在条件的情况下,把那笔捐赠资金(这也是本书书名《期盼》的由来)募集成功。

    与《故园》相类似,《期盼》是一部既残酷又诙谐的小说,它向读者讲述了与生活环境不相容的、令人同情的人们的生存图景。米洛的母亲惊叹:“老天爷,你行行好吧,在白人操纵的世道里,你还不给点什么吗”。虽然米洛没能究明他自己的人生意义,但他对自己周遭的生活境遇——学术界、城郊结合带、他的婚姻状况、他的儿子、他的喜欢“深情地为沙鼠剃毛”的双手——的观察,于深刻顿悟和诙谐幽默中闪耀着光芒。

     尽管小说中主角的举动如小丑般傻里傻气,但《期盼》比作者早期的作品更加悲观和仁慈。虽然主人公米洛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却被刻画得温和亲切。山姆•里普斯特先生创作了一部出人意料而又意义深刻的作品,这部作品表现了与他同时代(他出生于1968年)的、生活在梦想和喜剧中的、充满清香薄荷味的成年人的生活——而今在斗室中找寻自我、身体不断发胖、充满孩子气,而且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想要的。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微言大义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561

“依然故我 抑或作别往昔”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