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怖活动

莫斯科爆炸案

莫斯科恐怖活动

莫斯科地铁炸弹袭击事件造成的广泛后果令人担忧

Mar 29th 2010 | MOSCOW | From The Economist online

 
3月29日星期一早高峰时期,两起针对莫斯科地铁的恐怖主义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102人受伤。上午快8点时,首起爆炸袭击在卢比扬卡地铁站发生,造成22人丧生,12人受伤,此地距克里姆林宫几百英尺,毗邻前身为克格勃的联邦安全部总部。第二起爆炸发生在靠近莫斯科市中心地铁主环路的文化公园站,造成至少15人丧生。
俄罗斯安全部称,两名来自北高加索的女性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实施了此次爆炸。炸弹很可能使用手机操控,而手机信号在莫斯科地铁内畅通无阻。俄罗斯紧急事务部的工作似乎有条不紊,配合良好,仅封锁了受爆炸直接影响的地区。其他地铁线保持开放,列车正常运行。令人惊讶地是,首都并未出现恐慌,不过,此刻还不清楚公众是否对此已经麻木;普通乘客日常生活照旧。

俄罗斯东正教主教基里尔,是首位向俄罗斯民众发表讲话的公众人物,他对所有国家大事都异常积极。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尚未发表正式讲话,不过俄罗斯电视台节目显示,他正同一群面无表情的各部官员开会,誓言会“毫不迟疑坚持到底地”追捕恐怖分子。正在西伯利亚旅行的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称已中断行程,发誓要“消灭”恐怖分子。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同车臣打了两场恶战(注1),二十年过去,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恐怖袭击对俄罗斯已渐成家常便饭。不过自2004年8月以来,俄罗斯尚未遭受过如此袭击,当时,莫斯科地铁内的一枚炸弹造成9人丧生。去年11月,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行驶的“涅夫斯基”特快列车上的一枚炸弹,造成26人丧生,100人受伤(注2)。

车臣境内,近年在本地铁腕人物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统治下,相对平静,此人于2007年被普京先生任命为车臣总统。不过暴力已蔓延至邻近共和国,尤其是印古什与达吉斯坦,两地均已陷入近似内战的状态。然而,尽管谋杀与爆炸在这些北高加索共和国已变得司空见惯,但在莫斯科,人们并不认为其会对俄罗斯境内发起攻击。

梅德韦杰夫先生已将北高加索局势形容为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然而俄罗斯安全与军事部门内存在的腐败与残暴,毫无疑问对该地区极端主义的发展贡献良多。譬如,在印古什共和国,贪官们为了保住有利可图的领地,向叛乱分子行贿。去年6月,印古什总统尤努斯-贝克•叶夫库罗夫前去肃贪,却几乎命丧一场恐怖袭击。

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迅速将莫斯科爆炸案与2005年伦敦遭受的类似袭击相提并论。针对软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防不胜防,不过在俄罗斯,人们对警察与安全部门的信任度特别低。过去数月,腐败丑闻与警察暴力袭民,频频见诸报端。几位防暴警察官员近期告诉一家反对派杂志《新时代》,他们常被叫去抄查商店,或保卫犯了罪的老板。

克里姆林宫过去利用大型恐怖袭击为借口,加强权力控制,遏制反对派。2000年,第二场车臣战争帮助普京先生登上总统宝座,与此同时,还促使俄罗斯电视台置于克里姆林宫掌控之下。2004年,北奥塞梯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注3)之后,普京先生取消了地方选举。若克里姆林宫不整顿安全机构,也不重新审视其北高加索政策,反而选择故技重施,则不免令人遗憾。

注1:车臣战争
苏联解体之后,民族分裂运动在俄罗斯内部愈演愈烈,1994年12月11日,叶利钦签署《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宪法法律制度》的命令,同一天早晨7点,俄联邦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部队约3万余人从西部、西北和东部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方向开进;12月16日,俄军进入车臣,由此爆发了俄罗斯与车臣武装军之间的军事冲突。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 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注2:涅夫斯基特快列车爆炸案
2009年11月27日,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号客运列车遭到炸弹袭击,多节车厢脱轨,百余人死伤。其后,北高加索车臣地区非法武装组织宣称对该起事件负责。乌马罗夫是该组织头目,他自封为「高加索酋长国」的首领,从事包括恐怖爆炸、武装袭击和绑架人质 在内的多种分裂活动。

注3:别斯兰人质事件
2004年9月1日,一伙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在俄罗斯联邦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制造的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此事件被称之为别斯兰人质事件。事件中武装分子劫持了上千名师生,和警察对峙3天,制造了俄罗斯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事件。有330人死亡,其中186名是儿 童。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

译者:zhanyisky

中英链接及译文讨论:http://www.ec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513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