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经济和市场或受长期因素支配

Sep 9th 2010

金融界似乎都在围着短期效益团团转。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通常以三个月为一个区间;电视新闻重点强调的是股市的每日波动;许多对冲基金算计起来更是以毫秒为单位。

但有些评论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历史发展受“长波理论”支配①,经济和市场每隔一定间隔会出现转向。投资顾问罗杰•巴布森(Roger Babson)曾成功预测1929年股市崩盘,他说,市场运行遵循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提醒你一下,他还写过一篇专题论文,题目是“地心引力——我们的头号敌人”。

新技术或新发现、人口、气候变化等一些因素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这貌似很有道理,但这些力量注定每次只能持续固定的年限然后循环往复——这个观点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这是一种奇怪的“历史决定论”,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个体都只是一部宏伟大片中的临时演员,历史按照已有的剧本不断上演,而你却注定只能做个局外人。

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反弹又催热了关于“农产品超级周期”的讨论,在这一周期内,原材料价格接下来将长期走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低价时期导致投资匮乏甚至放弃边缘场所,最后引起粮食短缺、价格上涨,而价格过高最终必然刺激生产扩大并寻求新的货源供应。当然,这个周期从长度上来说肯定是变化的——你大概会以为农业市场的调节比矿业更快一些。

1850年以前,世界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因此农产品周期能牵动整体经济活动也顺理成章,但是如今,经济基础转制造业的事实却没能终止这种兴衰起伏的模式。

许多学者认为,工业经济也有一定的周期,其动力来自股票、资本投资或技术变革,这一周期普遍存在,持续时间从3年到60年不等。如农产品一样,其驱动力似乎不过是将粮食市场从“饱胀”到“饥饿”的转变换成了公司由投资过热到生产过剩的循环,如此一来,企业利润和产品价格双双压低,直至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学家Arun Motianey在他的《超级周期》一书中称,价格波动会缓慢馈入全球经济,就像巨蟒吸收晚餐的过程。较低的农产品价格让半成品生产商大赚一笔,进而导致投资过热、半成品价格下跌。以此类推,成品制造商的腰包又鼓了起来,结果出现与之前类似的效果。

Motianey先生认为,新货币制度的实行是引发这个周期出现的原因,比如1870年代的金本位制,另外还有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从198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抑制通货膨胀率政策。

1982-2000年的大牛市是二十世纪几大股市超级周期之一,沃克尔时代也经历了这一牛市的开端。人口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婴儿潮”(生育高峰)造成劳动力和养老基金激增。1950年代末,出现“股票投资热”,那时养老基金经理们意识到两个问题,首先,从长远来看,股票比政府债券表现要好;其次,养老基金的长期性意味着它们可以安然渡过股市的短期波动。

花旗银行股票战略家罗伯特•巴克兰德(Robert Buckland)指出,这一过程是必然的。投资者买进股票,估值上涨(进而股价被抬高),这诱使他们往股市投入更多资金。1952到2006年间,美国养老基金中股票投资比重从17%上涨到69%。

现在,形势颠倒过来了。从2000年起,股票表现远落后于政府债券。而且,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面临退休,他们从养老基金的贡献者变成了受益者,因此,养老基金正在寻求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方式,二者共同作用,必然青睐债券投资。另外,会计法规将养老基金波动性引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也助长了以上倾向。现在甚至有“债券投资热”的说法。

Longview Economics杂志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沃特林(Chris Watling)指出,令人忧虑的是,几个“长周期”似乎都朝着对西方经济不利的方向发展:农产品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企业、个人疯狂负债的后果。当然,这些坏消息对金融市场来说,到下个月、甚至明年其影响也未必充分显现,但它们的确预示着:前方还有艰难的十年在等着我们。

译者:gloria_qu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3个回复

    1. 过奖了,嘿嘿^^好开心有人肯定!其实有很多牵涉到经济学概念的地方不确定,也是边学边翻的,有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